Green Mag - Issue 01 - page 27

Comparison of MSW Management Structure with Other Asia Areas
(Source: The Hong Kong Blueprint for Sustainable Use of Resources 2013-2022)
亞洲各地之都市固體廢物管理結構比較
( 資料來源:《香港資源循環藍圖 2013 ─ 2022》)
*The publishedTotal SolidWaste Recycling rate is 59%. After excluding construction waste, sludge and used slag, the solid waste recycling rate is 48%.
已發表的總固體廢物循環再造率為 59%。減除建築廢料、污泥及曾使用礦渣,固體廢物的循環再造率為 48%。
境局最近公佈《香港資源循環
藍圖2013 - 2022》(藍圖),
旨在制定全面的廢物管理計
劃,並凝聚社會共識,以達致
減少浪費和節約資源,回收、
堆填及焚化等方案的關鍵措施及目標亦一目
了然。當中垃圾焚化最為大眾關注討論,但
此舉除可顯著減少廢物外,亦可同時產生能
源,實為其中一個可持續固體廢物管理的可
行方案。
垃圾焚化:當前所缺一環
堆填為現時香港處理都市固體廢物的主要方
式。據 2011 年數字顯示,67% 棄置於本港
三個策略性堆填區的廢物為都市固體廢物,
每日數量達 9,000 公噸,足可填滿三個標準
奧運游泳池。驚人的垃圾增長和擴建堆填區
的限制意味着我們需要更有效和可持續的方
式減少廢物。
數十年來,許多國家和地區均已採取焚化作
為處理廢物的方式,唯獨香港仍然沿用垃圾
堆填作最終處理方案。
與其他地區相比,我們是唯一如此倚重以堆
填處理廢物的地方,但此舉非長遠之策。據
政府估計,目前香港三個策略性堆填區最快
將於 2019 年飽和。因此,以垃圾焚化和其
他方式減廢,為我們寶貴的堆填區延長壽命,
已經迫在眉睫。在制定處理固體廢物管理的
策略時,我們可以向生活模式相近的台北市
及韓國借鑑,自九十年代中期以來,兩地均
通過垃圾焚化轉廢為能,以減少堆填的需求。
轉廢為能:如何做到?
現代的焚化爐會在高溫下燃燒廢物(一般在
850
o
C 以上),可減少廢物體積約 90%,並
同時產生電力及低壓蒸氣。一般轉廢為能的
焚化廠房每日可處理 100 至 3,000 公噸廢
A revolving restaurant with a viewing platform
built on the chimney of Beitou Refuse Incineration
Plant in Taipei is the world's first of its kind
台北北投垃圾焚化廠的煙囪上,設有旋轉餐廳和觀景平台,
為世界首創
The South East New Territories Landfill at Tseung Kwan O is estimated to reach its designed capacity in around 2015, the earliest among all three strategic
landfills in Hong Kong
位於將軍澳的新界東南堆填區,預計約於 2015 年爆滿,是本港三個策略性堆填區最早飽和的一個
物;而高溫的廢氣可透過廢熱鍋爐發電及產
生低壓蒸氣作再生能源。扣除焚化廠房所需
的電力後,剩餘的電力可輸入電網供附近居
民使用。以一般轉廢為能的焚化廠房每日處
理 800 公噸廢物計算,每年可生產數千萬千
瓦小時電力,足夠 10,000 戶家庭正常使用。
Photo:MiniYoshi~@Flickr
27
Expert Corner
Expert
Corner
1...,17,18,19,20,21,22,23,24,25,26 28,29,30,31,32,33,34,35,36,...37
Powered by FlippingBook